中国日报:玉树灾区学生北京求学六年 今天毕业
中国日报6月24日电(记者 赵欣莹 邹红)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协助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在学校成立“玉树百名孤儿休养营”,抚慰孩子们的心灵,进行专业援助,帮助孩子们尽快走出灾难阴影。
2010年9月,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和中华儿慈会共同出资,接收了玉树地震灾区的22名孤儿免费就读,在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接受良好的教育,并持续得到学校领导、老师、家长、同学们和社会人士的关爱和帮助。
如今,经过了6年在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的学习生活,22名玉树孩子毕业了。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左)给玉树地震灾区的孤儿颁发小学毕业证书。(中国日报记者 邹红 摄影)
据校方介绍,2010年9月玉树孩子入读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一年级时,学校在前两学年为他们单独编班,集中力量让玉树孩子们逐步适应在北京的学习生活。随后第三年再陆续将孩子们安排到同年级各班,使他们能够融入整个学生集体。玉树孩子在海淀外国语的6年当中,都由同一名班主任、同一名生活老师,贯穿始终地照顾他们的学习生活。
玉树学生与同年级的综合素质班学生学习同样的课程,使用同样的教材,包括国家课程、英语外教课程、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等。
玉树学生还与综合素质班学生一样,学习2+2课程——两项体育两项艺术专长,其中钢琴和游泳为必修课,其他还有舞蹈、绘画、锡笛、陶艺、信息、跆拳道等。学校还鼓励孩子们加入学校鼓号队、合唱团,合唱团获得了第十五届北京市学生艺术节一等奖。
学校还专门聘请藏文及藏族舞蹈老师,在玉树孩子们中间继承和弘扬本族文化。

班主任老师李健,6年来既是这些孩子的老师还要当他们的“妈妈”。毕业了孩子们与她合影留念。(中国日报记者 邹红 摄影)
为了不让学生们在学习上掉队,“小组合作”是玉树学生学习常用的方式。老师们会利用课余时间,对个别学生专门辅导,并组织互帮互助小组,在学生之间开展学习互助。
德乾尕毛说,她是一年级下学期时来到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的,当时不会英语,眼看着期末考试临近,她担心自己考不好,还掉过眼泪。英语老师利用下课时间、晚上的时间为她辅导功课,不断地鼓励她,同学们也帮助她。最后,她的英语得了100分,还得到了老师的奖励。她当时觉得“不可思议”,“感觉太美了”。如今她的成绩位于年级前列,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海淀外国语中学继续就读。
6年来,学校专门安排了一名生活老师,照顾着玉树孩子们的生活。从最基础的洗脸、刷牙、如厕、洗手、洗澡开始,一步步教,培养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
在学校的第一个春节,孩子们是在董事长和所有的校领导的陪伴下度过,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包饺子,生活老师刘老师一家三口都搬来学校,和孩子们度过了整个寒假。
6年来,玉树孩子们得到了来自中华儿慈会,老师、家长、同学们,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爱。捐赠的物品从生活用品到学习用品,从羽绒服到保暖内衣和袜子,从牙膏牙刷到图书文具,一应俱全。一年级时家长们为孩子们捐赠了一箱的铅笔,临到毕业还没有用完。

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海淀外国语中学的玉树地震灾区的孤儿。学校给予了全额奖学金,并承担了他们全部的学习和生活费用。 (中国日报记者 邹红 摄影)
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将社会实践纳入课程体系,中华儿慈会也专门为玉树孩子安排社会实践。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参观科技馆、动物园、海洋馆、汽车博物馆、电影博物馆、航天科普教育基地、民族园,到国家大剧院、人民大会堂观看演出,参加残疾人演讲家尼克胡哲的演讲……
玉树的孩子们还和其他孩子一起,到海淀外国语涞水爱心希望小学支教,当英语老师。德乾尕毛在课堂上喜欢用“拓展训练法”,比如“跳绳”应该是“jumping rope”,很多同学会把rope和rose弄混淆,她就两个单词都讲一下。讲到“football”,她会给同学们拓展“soccer”这个词,顺便把不同的球类也介绍一下。德乾尕毛很喜欢当支教老师,“但我一个人的力量太小,所以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大学老师,培养出更多的老师”。
玉树的孩子们是天生的舞者,索南拉毛和才旺巴措考上了专业舞蹈学校,未来她们希望能够当上专业的舞蹈老师,让更多人学会藏族的舞蹈。
如今,6名玉树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海淀外国语中学,学校给予了全额奖学金,承担了他们全部的学习和生活费用;7名爱好舞蹈的学生被专业的舞蹈学校录取;6名学生进入专业体院学习举重和乒乓球,西毛将在7月份参加在武汉举行的“全国青少年举重锦标赛”;1名学生选择学习工艺美术,还有1名学生进入其他普通中学学习。相信他们都有着多彩的未来。
相关报道:
(中新网 视频)
搜狐教育:“海外”2016届小学生毕业了,包括22名玉树灾区学生
新华网:海淀外国语学校22名玉树孤儿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