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最新的新闻,公告信息

海教思维:黄瑞华:学校如何引导家长深度参与学校工作?“海外经验”提供了示范

2023.2.19

(黄瑞华校长)

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建校23年以来,尤其家校协同育人成效显著,带动了学校各项工作全面提升,保障了学校教育品质高质量发展。良好的家校育人环境,形成了兄弟姐妹同校、家长孩子是校友、小升初保持较低学生流失率、学生1岁半入园学习至18岁等“海外现象”。

 

厘清定位

明确家校职责

 

 

办学初,学校就建立了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制度。《家委会章程》明确了“以儿童为中心”——学校为决策主体、家庭为参与主体的“双主体”家校协同育人定位。同时,细化了学校和家庭在家校共育过程中的具体职责。清晰了定位和职责,最大化发挥了家校协同育人的效能。

 

通过三级家委会机制,家长的问题有了反映、疏解的渠道。而学校有了成绩或难处也会第一时间召开家委会,告知所有家长。在疫情防控的各个阶段,正是通过这个机制,让家长清晰了解学校当前的工作状态。因此不管是居家学习、线上乐学测试,家长都能保持平和的心态,给予学校每项工作最大的理解与支持。

 

我们制订了《家委会章程》,明确了学校家庭双方职责。家委会不是虚设机构,要切实发挥作用。坚持学校的育人主体地位不能变,尊重家长的参与主体地位,但不干涉学校教育教学秩序。

 

明确了家校职责,才能避免家校共育过程中的效能失控,夯实学校育人的主体地位,保持家校协同育人的长期活力,从而推动学校育人生态的优化。

 

 

畅通沟通渠道

尊重家长合理诉求

 

 

作为民办学校,学校也经历了怕家长反映问题到欢迎家长提建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不断完善和成长,更让我们有了听取不同声音的胸怀和底气。

 

畅通家校沟通渠道是家校共育的基础,遇事不知道找谁解决,在海淀外国语是不存在的,除了通过家委会,家长可以随时找到相关对口负责人解决问题。学校在教学楼最显眼的位置公示着所有干部的负责领域和电话。对于家长的建议,合理的会被采纳,不合理的我们也及时了解了家长需求,做出及时有针对性地疏导,同时还输出了办学理念。真诚地沟通,推心置腹的交流,设身处地专业化的建议,赢得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建立家校讲堂

打造协同育人文化

 

 

学校梳理家长在家庭教育的共性认知和个性化需求,借助家校讲堂开展了系列化与梯度化课程培训。由此帮助家长提升对家校合作的认识和育人能力。我们从学生入学开始,不间断的家校育人文化输出为我们争取了家庭的配合与协作,构建了家校共育的良好环境。

 

第一次家长会上,学校家长签订了《家校协议》,奠定家校协同育人的基础。协议中明确学校、家庭、老师、家长的育人责任。强调教师不收受家长礼品钱财,不做有偿家教,教师的廉洁自律公约都明确在《家校协议》中体现,让家长心里踏实,家校关系干净。“家校协议”强调家长主要关注点应该在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上,不在其它方面分散精力。通过签订“家校协议”,让家校共育有了制度和规则保障,避免了未来工作的扯皮、推诿。

 

根据不同年级遇到的特殊情况,“家校讲堂”还定期开展针对性培训,由专家或家长提供在家庭教育中可以供借鉴的教育方法。

 

 

突出家长主体

引导深度参与学校工作

 

 

经过不断的探索,深度思考,学校逐步完善家校管理机制。学校提出家校共育过程中的“双主体”,学校是家校共育的决策主体,家长是家校共育的参与主体。因此家长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具有发言权和建议权,学校重视并理解家长的诉求、意见,耐心听取,并转化为学校工作提案,家长成为重要决策的参与者。

 

学校的这些行动,提升了家长的主人翁意识,在家校共育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帮助学校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可以说家长们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学校的一份子。

 

家委会成员担任了食堂菜品品鉴员、交通安全管理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督员、学校公益活动的慈善家。此外家长还和学校共同养育灾区孤儿、长期和学校一起捐助涞水希望小学、到学校做“志愿者”、成为年度公益演出的积极倡导和组织者、成为家校讲堂的义务讲师等。家长当中的专家、学者、战斗英雄、各行各业的精英走进孩子们的课堂,带去孩子们不一样的学习感受,成为走进课堂的好老师。

 

此外,学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积极采纳家长建议。学校先后实施多项家长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在校园创建了多项教学设施,如植物园、STEAM创客教室等。疫情期间,为了扩展学生研学旅行空间,又投入近千万建设了现代化智能大棚,占地4000多平方米。

 

 

建立邀约机制

让家长见证学生成长

 

 

家长对学校从陌生到了解到参与配合需要过程,最有效也是家长最喜欢参与的法就是邀请家长见证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瞬间。因此学校建立了邀约机制,在学生成长的重要节点,家长的参与不仅是陪伴,也是家长了解学校文化,了解学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重要举措。看到学生的成长,家长配合度高了、理解多了,家校工作也容易做了。

 

在我们学校,入学第一天、入学100天庆祝活动、“六一嘉年华”活动、每学年的家长开放日、毕业典礼等特殊节点,学校都邀请家长参加,并为家长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推动家校共育。

 

 

四心换一心

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学校在办学第一天就提出了“四心换一心——用我们的爱心、诚心、关心和责任心赢得家长的放心”的理念。

 

学校全面落实国家义务教育任务,打消家长课程设置疑虑。在具体实施中,严格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开齐开足,在教育教学上不断提质增效,打消家长对教学质量的担忧。同时发挥学校育人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校学足、学好。

 

“双减”的大背景下,学校在课后服务时段,学校开设了艺术、体育、科技、语言四大类80余项特色课后服务活动,将课后服务和培养学生素质有机结合,成为了海淀外国语高品质办学的重要特征。

 

学生不出校园,就满足了个性化培养的需要,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上充分考虑了兴趣特长延续性学习,打消了家长对孩子未来发展方向的担忧,找到了学生减负与家长对学生个性化培养之间的平衡点。

 

 

提升教育质量

不断增强家长信任

 

 

在多年的家校共育实践中,我们深知,没有了教学质量,很难进行有效的家校沟通。打铁还需自身硬,学校在广泛征求家委会意见的基础上,创新家校共建教学监督机制,丰富了家校协同育人的内涵。

 

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中心不仅有校内外专家,还有家长代表,多角度评价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会通过家委会渠道反馈给家长,家长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情况,学校也会充分考虑家长建议,优化教育教学。

 

疫情期间,学校在线课程得到家长高度认可,学校借此机会,同时借鉴疫情期间教育部和海淀区空中课堂的有效做法,构建了学校标准化课程体系的资源库。达到校内教学质量高质均衡,让家长不再纠结“谁”教我的孩子。

 

这些标准化课程资源包括教学设计、教案、课堂实录、课件、逐字稿、作业单设计、小游戏、视频等拓展资源、教学建议等。目前已经完成语数英1000余节标准化示范课,这些课程资源在学科教研、新教师校本研修、学生自主学习、线上教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黄瑞华(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校长)

编辑:海教思维

为保证显示正确,请使用竖屏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