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洋,2023年入读美国南加州大学|对话有志者

2023.5.26

 

你在海淀外国语就读几年?

 

6年。

 

校园里最喜欢的场所?

 

足球场。

 

食堂每一道菜中你最喜欢的是?

 

咕咾肉,食堂午饭总体不错。

 

 

跟外人谈起海外,你首先会介绍什么?

 

校园很大,有点像大学校园。

 

你认为自己身上最重要的品质是?

 

我认为我是一个具有自知之明的人。就我个人而言,每件事的成功与否都是实力与运气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软硬实力可以将一个目标的进度条推到一个定值,而名为运气的随机数生成器则决定剩下的进度条会不会填满,即目标能否最终完成。

 

所谓的自知之明就是一个人对于实力和运气分别对于成功或失败作用了多少的清晰认知。每个人申请过程中参加的活动,竞赛,考试都十分繁杂,而其中每一项的结果都是实力与运气复杂交互的产物,这导致我们很容易将成败错误的归因于实力或运气。

 

在这种情况下,对自身实力的清晰认知可以让我们看清一件事的成败究竟几成应该归结于自身能力,又有多少应该归结于运气,这样的认知可以避免我们在好运带来不属于自己的成功时盲目自大,也可以在厄运反复光临时不妄自菲薄,怀着自信继续前进。

 

我认为这种自知之明让我能够在这几年的申请之路上保持冷静,也最终帮助我给高中生涯划上了一个相对完美的句号。

 

 

你认为国际高中的学生应该有的特质是?

 

除了我上面提到的自知之明,包容、领导力、社会责任感这些都有些老生常谈了,我觉得学习时不要浮于表面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特质。

 

确定自己的专业和细分方向一定不是一条平坦的路。我们只有在了解到一定深度时才能判断自己究竟喜不喜欢这个专业,而一旦我们发现自己不享受这个专业时就要尽快尝试其他的方向。

 

在三年内我们就要不断试错直到彻底确定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发现感兴趣的专业时能尽快深入学习,通过自学或者请教老师来尽快加深自己的理解。浅尝辄止的尝试,除了浪费之间以外毫无意义。

 

介绍一下你申请的专业以及针对此专业都做了哪些针对性选课?

 

我ED和EA申请的是Business School,RD和UC申请的是Economics,最终Ucla录取的专业是Business Economics,是一个有一些Finance元素的Economics专业,在Economics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些Accounting和Management相关的课程。

 

选课方面我是AP体系,和专业比较相关的课程包括九年级时的AP微观经济,十年级的微积分BC和宏观经济,还有十一年级的统计和CSA。我的选课中包含一些理科课程,因为我认为未来金融行业的大趋势一定是注重数学和编程能力的,而我这方面又相对薄弱,所以就在本科之前提前准备一下。

 

相关课程学校给了哪些帮助?

 

十年级的时候因为我被选进了藤飞班,所以当时就可以在学校选四门AP课,可以提前学习,这对我整个申请的进度来说真的很有帮助。

 

学校里哪些活动和社团对你意义重大?

 

我十年级宏观经济的老师是遇芳老师。当时遇老师给我们班几个对经济有额外兴趣的同学举办了很多对我影响很深远的活动。第一个活动遇老师应该是邀请了一位西藏信托的经理来给我们讲解信托行业和从业者的生活,那次活动的具体内容我现在有些记不清了,但是直到现在我回想起活动结束之后狂喜的心情还会起鸡皮疙瘩,因为当时的我意识到这位经理所从事的行业是我梦寐以求的,就像遇见了自己的s、Soul Mate一样。

 

另外一次活动遇老师是请到了中信建投的一位老师指导我们进行基金投资,我也是从那次活动开始接触到股票市场和投资行业并且细化了我的专业规划。可以说这些活动从根本上指引了我申请的大方向。

 

对我影响最大的社团应该是足球社,我算是国际部足球社的Founding Members之一。足球对我来说是一种发泄生活中压力的途径,高中这几年足球社已经深深地嵌入到我的生活中了,以至于我很难单独描述足球社对我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什么方面,用一个类比来解释的话,足球社每天的活动对我来说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是不可或缺的。

 

申请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怎么克服的?

 

我从九年级下半学期开始学习sat,到十年级下半学期我感觉自己已经有sat出分的能力了,于是决定在十一年级之前的暑假顶着疫情出国考试。当时家长和老师都劝我转act,因为海外是act考点,但是我认为我自己一年多的努力不应该被浪费掉,于是自己坚持去了新加坡。但是在考前的一个月模考的时候,虽然我阅读和语法的分数都不错,但是数学上却老是掉链子。然而我看到自己数学错的都是一些很简单的题就没有放在心上,在出发之前的一个月继续疯狂的打游戏,几乎没有继续准备数学。那次sat我最后考了1470,有60分扣在了数学部分,如果我能把数学考到中国学生的平均水平的话,那我甚至可以在高二之前就解决标化的问题,但我并没有把握住这次唯一的机会,用一个月的放纵葬送掉了一年多的努力。

 

这次经历与其说是一个需要克服的困难,不如说是一个宝贵的教训。因为在那次考试结束之后的大半年时间里我都带着懊悔的情绪准备act考试。在那些刷act的日子里我下定了决心:希望以后再也不会体会到这种机会从指尖溜走后的后悔心情。于是从那之后我在作出每个决定之前都会问自己,我在未来会为此感到后悔吗?这在很多情况下成为了约束我自己的一种方式。

 

ucla放榜之前我的申请是完全失败的。两轮ed一个直拒,一个被waitlist。ea六所学校只录了uiuc的商学院,甚至ucla放榜的那个早上我还被两所rd的学校waitlist。申请季前期这些完全偏离预期的拒信,defer,和waitlist给我和家长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不过大学申请本身就是一个尽人事,听天命的过程,因为我在活动,竞赛,和标化方面都尽了自己的全力,所以我并没有后悔自己没有把某件事做得更好。在这种情况下,我能做的也只有放平心态继续等待,直到ucla放榜。

 

 

成长中最困难的一段经历?

 

我初二的时候去美高做过一年交换生。当时比较沉迷游戏无心学习,导致在美高的成绩很差,未来规划上也一无所知。整个上半学年我都是在浑浑噩噩中度过的。但是春假结束之后我突然发现很多我之前认为和我一样每天不学无术的同学实际上都在暗中的面试美高或者准备托福等等,其中包括一些跟我关系很亲近的同学。我在那个时候才意识到原来我身边的人都主动的在为未来做准备,而我却依然在混日子。一种害怕被身边的人抛弃的恐惧驱动着我开始好好学习。

 

 

申请过程中有参加面试吗?面试都聊到什么?感受如何?

 

做过initialview,主要问了一些关于专业和个人爱好的问题,和托福的某些问题很像。Initialview并不需要特别的准备,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考察口语。所以面试官会顺着你的话故意问一些你熟悉的话题,让你能够更好的表达自己。

 

最需要提醒学弟学妹们的是?

 

托福和sat/act趁早学,趁早考,多刷题别偷懒。早点考出来个高分的好处多的数不清

-活动+文书>标化,如果未来还有test-optional而你高三开学了标化还不行,那就放弃标化好好搞搞文书和活动吧

-ap数量并不对申请起决定性作用

 

 

想和学弟学妹传授的宝贵经验还有哪些?

 

每个人的申请都是很难复制的,我的经验对于其他人大概率并不适用,甚至会误导他们。“尽人事,听天命”就是我能想到的最宝贵的经验

 

 

用一句话概括你的学习心得是?

 

低效率的学习不如直接去玩。

 

 

选择大学的一些建议?

 

UCLA在一开始并不是我的目标学校,甚至我当时认为uc系学校重社交的风格并不适合我,CMU这样更加nerdy的学校更对我的胃口。然而现在看来作为一个学economics或者商科的学生,在洛杉矶学习会强制性的让我走出舒适圈,去meet new people,提升自己的软实力。实际上在申校的时候我们对于一个学校的了解程度是很低的,只有在拿到offer之后才会更多的从往届学长学姐那里获得更多的信息。

 

 

你从“海外”收获了什么?

 

自己个人的成长,同学,老师的帮助等。Technically,从初一到现在任何积极的变化都可以算作在海外的收获。

 

 

 

 

陈浩洋 海淀校区藤飞4班学生

NEC 2022 AS组 队伍总分全国第二

NEC 2022 AS 组个人总分银牌

NEC 2022 AS 组 全球站团队宏观经济第三

USAD 2021 economics 全国金

USACO silver division

Pioneer国际经济与金融题目论文发表

中信建投基金投资培训项目

学校NEC社团社长

为保证显示正确,请使用竖屏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