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or挑战?|有志者
童晓宇是海淀校区小学2009届毕业生,他本科就读于美国范德堡大学,研究生和博士就读于美国加州理工大学。今年博士刚刚毕业的他,自小品学兼优。提起在海淀外国语的求学经历,他更是感慨万千。

:

|童晓宇小学时和同学参加活动,猜猜哪个是他?
晓宇学长清楚记得自己的小学生活,和同学们演课本剧,办音乐会,开联欢会还有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那时的快乐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小学刚入学时,他连普通话都说不好,还要学习英文,那会儿的他觉得这些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所以他分享的第一个故事,就是语言学习的问题。
初到美国的那段时间,童晓宇发现自己的英文不太够用,英文水平只能勉强生活。那会的他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可以“躺平”,别交外国朋友,可以只和中国留学生待在一起。学习上,因为学的是理科,英文不好其实也不会太影响学业。这一选择无疑是在自己的舒适区。
还有一个选择是,逼自己一把,
让英文水平提高,这对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一定是有利的,但会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
纠结了一下之后,童晓宇果断地选择了后者。他争取了在学校食堂工作的机会,工作人员都是美国人,有的人还会说美国方言,和他们待在一起无疑是最好的语言学习机会。另外,在食堂工作还可以认识很多同学,这也会逼自己不得不进行社交活动,这对于他这个标准“社恐”来说,其实挑战更大。
之后的结果是什么呢?四年后,当童晓宇和他的研究生导师通电话时,对方很惊讶他竟然不是美国人。

|童晓宇7岁
分享完这个例子之后,童晓宇又讲了自己读研究生时的故事,同样是面临了选择。一是,选择一个已经在进行的项目,各方面进度都很好,可以快一些出科研成绩。另一个是,项目非常难,进度很慢,几乎要从零开始。
纠结了一下之后,童晓宇再次选择了后者。后来,这个项目他一共用了三年多时间才做完。这三年是什么概念呢?在之后求学的两年里,他做出了3个其它科研项目。
|童晓宇在美国
在面临选择时,他总是倾向于挑战更为艰难的那个。在当时,这样的选择或许并非显而易见的最优解,然而当他回首过去,那些真正铭记于心的,并非某次考试的高分,也不是进入名校或找到理想的工作,而是那些曾经毅然决然的选择。

|加州理工的博士毕业照
你会怎样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