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最新的新闻,公告信息

海淀外国语校长詹为:国际教育不能仅关注“国际”二字,拘泥于在哪上学

2021.3.03 作者:搜狐教育

原文链接

本期看点:采访海淀外国语国际小学校长詹为之前,笔者有幸听到詹为校长在钢琴前一段神采飞扬的演奏,他说,最近在陪孩子练琴。有人说,一所学校的校长是灵魂,那么在海淀外国语这所国际化学校里,有关怎么培养孩子的艺术能力,詹为校长在亲身做示范。海淀外国语学校从建校之初,就践行2+2培养机制,在小学阶段要学习2项体育特长和2项艺术特长,詹为校长介绍,全校总共开设有大概100多个体育和艺术项目供学生来选择,其中钢琴、游泳是必选科目。

注重艺术体育特长等核心素养,海淀外国语学校的学科教育同样受到家长的追捧。重视成绩但并非“唯分数至上”,詹为校长说,重视成绩是负责任,但不是“唯分数至上”,也不是用分数定义孩子的未来,而是通过成绩来反馈到老师,从而让优秀的教学方法惠及更多孩子。

搜狐教育《国际教育先行者》对话海淀外国语国际小学校长詹为。

放任自流,其实是对孩子最大的不尊重

在海淀外国语的官网上,有这么一句话,尊重孩子、尊重个性、尊重教育规律,什么是尊重规律,怎么才是尊重孩子和尊重个性?詹为校长解释,我们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思考、探索和体验,但必须得有一个范围界限,那就是法律制度、社会公理、教育规律。法律、公理这些是底线,那在具体的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疑惑,“尊重”天性,“尊重”个体,”尊重”成长规律,这个度应该如何把握?詹为校长说,教育在一开始,最初的阶段不一定都是“简单快乐”的,孩子的正确认知还没有完全形成的时候,如果放任自流,其实是对他们最大的不尊重,没有对孩子的未来负责。他告诉我们,“尊重不是简单的快乐教育、放任教育”,让每个孩子在自律、有挑战的氛围中,体会进步的喜悦感,这才是所谓最高级的成长。

回到“尊重”本身,詹为说,学校所说的“尊重”孩子,也更多体现在班型设置和课程设置上,比如适合艺术天赋孩子可以选文体班,重视语言可选卡登班,有小语种天赋的孩子可选多语种班,以及想涉足于国际教育的孩子可以去中英文课程班和双优班等等,另外学校还有 “2+2”艺术体育特长培养,在小学的6年阶段,学生可选择两项艺术特长,两项体育特长,其中钢琴和游泳为必选项目……提倡孩子的核心素质、综合能力培养。

同时,学校也更重视学生的成绩,詹为认为,“成绩是最主要的”,但也要看学校对成绩是怎么看的?”是唯分数至上,以分数来定孩子的将来吗?詹为表示否认,”不是,我们更多的是在教师层面,在学校层面,通过分享老师的优秀的做法,借助科技手段大数据分析,让这些好的做法能够惠及到更多的孩子”。

小学国际化教育:不仅仅培养以出国为目的的孩子

“两条腿走路“,用于强调国际教育学校的孩子一手抓高考路线,一手抓出国路线,詹为告诉我们,在教学方式上,海淀外国语采取 “双接轨,一并轨”,将国内国外课程相结合,用两条腿走路:语文、数学等核心课程完全满足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要求;突出英语语言及多元文化学习,注重国际理解教育的培养。经过系统学习和科学规划,学生不仅学科知识和能力完全满足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各项标准和要求,实现未来国内课程和国际课程的无缝衔接,也顺应教育国际化趋势,能更好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助其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实现终身发展,更高阶段的教育是以知识的深入学习为目的,那么小学阶段则需注重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对孩子进行广阔的学科知识教育和渗透。国际学校小学阶段的特殊性在于,孩子刚刚处于打基础的阶段,家长对于选择出国留学还是选择国内高考并不确定,在这个背景和需求下,海淀外国语学校把孩子的培养定位在”全人教育”和全面发展上,在学业、心理、生理上为孩子未来成长的多种可能做好各种路线准备。

按詹为校长的话来说,海淀外国语的小学和中学阶段的学习不是“割裂开的”,小学阶段的基础为中学阶段的开启做了一个铺垫和过渡,“当你把孩子的成长的目标定在5年,定在10年,甚至在未来15年甚至是终身的时候,你近期的一些工作目标和重点就会不一样。“

詹为校长介绍,未来海淀外国语的小学国际化教育,继续定位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体来说就是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并将强化科技赋能,让孩子和家长获得更多的资源和选择,学校也会有更多样的评价和学习手段,从而打破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国际教育的“物理壁垒”,“未来我们在提到国际教育的时候,在哪里?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可能就不是一个问题了。”

人才培养:老师、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几年前搜狐教育对詹为校长有一次采访(点击回顾),采访中他提到,“爱孩子”是整个海淀外国语学校的老师们都在做的事情,“很庆幸今天这件事情一直还在做,并且最近有了新的思考,”詹为校长向我们表达了他对于“爱”的新思考:聆听孩子的声音,蹲下身板来尊重每一个孩子的需求,看到每一个孩子的长处,悦纳每一个孩子的不足,并且用他听得懂能接受的方式,和他一起去进步,一起去成长。

他比喻家庭、学校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孩子就是箭,老师和学校就是弓,老师和学校就是要做“成就孩子未来的良弓”。不管孩子最终是否去留学,重要的是孩子要成为“有深厚爱国情怀、广阔国际视野、丰富学科素养、强健身心体魄、扎实中华文化根基和对话世界文明能力的创新型国际化人才。”针对这句话他自己是这样理解的,“孩子应当成为对内能学会幸福的人,对外能够承担社会责任,乐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人。”

要说老师和老师是“弓箭”的话,那么家庭就是“箭”的孵化器,詹为校长特意提到,家庭对孩子的“穷养富养,不如乐养”,“乐养”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给你买好看的衣服,吃最好的东西,而是一种高质量的陪伴”。他引用《汉书·疏广传》里的“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富而多财,则增其过”来印证家长对孩子好,绝不能简单定义为给其富足的物质财富,要给孩子更多精神上的富足。他建议家长,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保持与时俱进的心态”。

在国际教育行业多年,詹为校长接触过众多优秀的家长和孩子,回头思索这些经历,他觉得印证了一句话,也更好的诠释了国际教育,” 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见过的人真的是决定了一个人的格局“。现实生活中,詹为在不断做着一个与时俱进的人,他说这些年自己的观念和理念时刻在更新,“我都是随时以开放的心态去悦纳去提升自己“,他也把生命和生活当作一场旅程和体验,” 每一个瞬间都是不能够再重复的,要珍惜每一个瞬间“。

写在最后

2020年,一场疫情之下,家长们对国际教育产生诸多困惑,怎么理解教育和国际教育,是说其地理属性还是专注内在?詹为校长答复,“国际教育,归根结底重心在教育,本质在育人,应思考如何通过更丰富、多元、开放的方式实现育人目标,而不能仅关注国际二字,局限于在哪上学”,疫情期间麻省理工大学校长的一句话给他触动很大,”投资于你自身的教育,因为如果有一天你不得不匆忙离开的时候,教育是以你唯一可以随身携带的东西”。

而在教育成功背后,詹为校长觉得是理想的学校和老师都应在努力修一条路,建一个库,织一张网,搭一个台。修一条路,让每个走在上面的人能顺利到达目的地,同时能欣赏到沿途的风景;建一个库,让每一个人能各取所需,满足自己的个性需求和发展,能便捷的获取取之不竭的优秀资源。织一张网,拉近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的距离,让他们密不可分;搭一个台,让每个学生、教师都能有充分的展示空间,赢得属于他们的掌声。

搜狐教育注:《国际教育先行者》栏目,是搜狐教育针对国际化教育学校校长打造的高端访谈栏目。深度对话业内优质国际教育学校,传播优秀国际教育理念及探索实践,还原国际教育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方法论,与国际教育从业者一道探索国际教育发展新思路、新观点、新方向。

为保证显示正确,请使用竖屏观看。